八小时以外是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“高发期”,是腐败的“易发点”,是监督的“盲区”。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例来看,绝大多数都是借“八小时以内”的权力,在“八小时外”为非作歹,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。因此,加强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的监督管理,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,更是严管厚爱干部的一种体现。
加强制度建设,拓宽“八小时外”监督的广度。将党员干部“八小时外”监督作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管理、党风廉政建设、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抓手,建立“管思想、管工作、管作风、管纪律”的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。将党员干部“八小时外”情况作为年度考核、评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。以负面清单划清行为红线,将纪律与规矩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制定党员定期报告制度,要求党员主动向党组织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及家庭重大问题、重大事项等内容,确保党组织对党员个人事项、思想状况等时刻保持“在线”状态,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利益观,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。
突出监督重点,强化“八小时外”监督的深度。围绕“重点对象”“重点时期”“重点区域”开展监督。对重点部门及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及已经出现倾向性、苗头性问题的干部,及时掌握其“八小时外”情况,做到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、及时纠偏。紧盯婚丧嫁娶、生病住院、乔迁新居、逢年过节、外出培训、岗位变动、换届选举、职务升迁等关键时期,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开会强调纪律、谈心谈话等方式,进一步强化对这些关键节点的事前监督,避免出现感情拉拢、买官卖官、以权谋私、受贿索贿等违纪违法行为。另外,一些高档酒店、私人会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,此类场所往往是违纪违法行为高发频发的“滋生区”和“重灾区”,也是监督的“重点区域”。
畅通监督渠道,加大“八小时外”监督的力度。“八小时外”的腐败通常有一定的隐蔽性,根治此类腐败,也要运用隐形监督手段。通过公开举报方式、突击检查、深入调查舆情事件等方式来发现和追踪线索。畅通举报渠道,让党员干部体验到纪律规矩的约束性压力,促使其心有所戒、言有所畏、行有所止。对“八小时外”违纪违法问题快查快处,对典型问题通报曝光,助推党员干部“八小时外”监督走深走实,作风建设向上向好。
强化关爱制度,提升“八小时外”监督的温度。在严格管理强化考核的基础上,落实好党员关心关爱工作。建立健全党员“五必访”工作机制,开展廉政家访,主动倾听了解党员困难诉求、健康状况、社会关系等。注重把握“家庭”这个道德源头,将家风建设作为加强对党员干部“八小时外”教育管理的重要抓手,构筑起家庭廉政防护堤坝。党员干部家属签订《家庭助廉承诺书》,进一步提高家庭成员作为“廉内助”的廉政意识、法律意识,引导党员家属积极参与党员“八小时外”教育管理,共同构筑内外“联动式”监督防线。